近年来,随着文化润疆工作深入推进,广东醒狮文化在受援地得到传播和普及。
经上级相关部门考证,中国无核黄皮原种地在郁南,最早源于干园中的两株母树。村内有郁南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座,清末古建筑30座。
磨刀山旧石器遗址 寻根南江 岭南祖地 要想知道最早期的广东人是如何生活?广东考古的网红IP磨刀山遗址为你解答。郁南被命名为中国无核黄皮之乡,郁南无核黄皮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,并先后获得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、中华名果、绿色食品等荣誉,创造了从两棵母树成就一大产业的传奇。世界黄皮公园位于广东省云浮市郁南县的无核黄皮的发源地建城镇。2022年,磨刀山遗址展示馆成功打造为广东省科普教育基地,依托展馆整合资源建设了粤书吧和文旅融合试点,进一步夯实磨刀山遗址文化宣传普及工作基础。据郁南文化史记载,西宁(现郁南)县建城镇人曾乃祯,清朝末年至民国初期任乐昌县长,1932年在御任荣归故里时,在家乡建干园别墅,并在花园里种植了黄皮树苗,在果树挂果时发现,其中两株果实硕大,甜且无核。
【撰文】吴柏宁 胡亦赟 【图片】综合自网络 【来源】南方农村报 版权声明: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编辑陶磊。待到七月盛夏,金灿灿的果实将挂满老树枝头,届时全国各地的朋友来到郁南,就能品尝到果大肉厚、皮薄多汁、甜酸适中、滑嫩无渣的郁南无核黄皮。唐锦纺织员工抵达广州,身穿民族服饰参加节目彩排。
该团队带来的富有民族特色的新疆舞蹈《白蜀葵》更是深深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位观众,让观众感受到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4月26日上午在浛洸镇,记者在该镇政府食堂仍能看到被洪水侵袭的痕迹。汕尾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刘思文、汕尾市民政局副局长余正茂等随车押运物资。听闻受灾,汕尾市委、市政府高度重视,汕尾市农业农村局联合市民政局立即行动,统筹了一批生活物资,组织送往韶关和清远受灾区。
浛洸镇人民政府党委副书记、镇长谭文欢表示:这次汕尾捐赠的甘薯和粉签非常及时,正尽快分发到群众手中。浛洸镇政府食堂墙面上遗留的洪水淤泥痕迹。
4月25日晚,物资到达韶光武江区。4月25日晚,运输物资的卡车在韶关武江区卸货,志愿者和工作人员将这批物资有序摆放整齐,逐渐派发给受灾群众。刘思文说:我们大概花了一天半时间筹备物资,25日就陆续送出。汕尾向武江区捐赠10吨甘薯和1000箱粉签。
22日早上,浛洸镇的道路和大部分沿街店铺被积水浸泡,有些地方停水停电,一些红绿灯站牌和垃圾分类指示牌被水淹至没顶。一路有雨有晴,可驰援灾区的脚步刻不容缓,从不停歇。时间回溯至4月20日,广东省水文局消息称,受强降雨影响,北江流域全线上涨。【采写/摄影】南方+记者 汪旭莹 编辑马千里。
汕尾捐赠甘薯和粉签到达浛洸镇。随后,韶关、清远等地接连发生洪涝灾害。
在汕尾市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爱心力量的关心支持下,武江区受灾群众一定能够早日恢复正常的生活,渡过难关,重建美好家园。此次受暴雨洪灾影响,位于清远英德的浛洸镇损失严重。
据悉,这批生活物资共有2000箱汕尾粉签和20吨甘薯,由陆丰植物龙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捐献。该企业总经理助理林楚源说:24日一早就接到汕尾市委市政府捐款捐物的号召,我们企业积极响应,几乎搬空了仓库现有的甘薯和粉签物资,全部装车发往受灾地区。灾情无情人有情,汕尾到韶关武江区约360公里,到清远浛洸镇约370公里,可在此刻,人与人之间、心与心的距离却很近,粤东粤北两地民众的关爱与温情,阐述了山海相连,人间值得。26日下午,临近浛洸镇政府的河面状况。甘薯是汕尾继水稻种植的第二大宗农作物,当下正逢甘薯丰收季,可以饱腹的甘薯不容易腐坏,也更便于派发。2000箱粉签将送往韶关和清远。
选择甘薯和粉签是汕尾人民对受灾群众结结实实的暖心举动。历经7个多小时,物资顺利送达韶关市武江区,将由武江区委派送给受灾群众。
当日14时,全省有32个水文站超过警戒水位。此后,4月26日上午,载送物资的卡车到达清远市英德浛洸镇。
物轻情意重,希望这批物资能帮助到受灾的老百姓,尽自己一点绵薄之力。余正茂说:看到韶关和清远的受灾情况我们也很揪心,一方有难八方支援,希望能给他们补充点食物,帮助他们渡过难关。
粉签作为一种速食产品,加入热水3—5分钟后,就可以泡出一碗热腾腾的美味食物,非常快捷方便,解决受灾群众的吃饭问题。韶关市武江区委常委、副区长谢佳说。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,当时食堂的积水有1米多高,遗留在墙上的黄色淤泥印记迄今仍然留存4月26日上午在浛洸镇,记者在该镇政府食堂仍能看到被洪水侵袭的痕迹。
4月25日晚,运输物资的卡车在韶关武江区卸货,志愿者和工作人员将这批物资有序摆放整齐,逐渐派发给受灾群众。时间回溯至4月20日,广东省水文局消息称,受强降雨影响,北江流域全线上涨。
余正茂说:看到韶关和清远的受灾情况我们也很揪心,一方有难八方支援,希望能给他们补充点食物,帮助他们渡过难关。4月25日晚,物资到达韶光武江区。
【采写/摄影】南方+记者 汪旭莹 编辑马千里。汕尾向武江区捐赠10吨甘薯和1000箱粉签。
灾情无情人有情,汕尾到韶关武江区约360公里,到清远浛洸镇约370公里,可在此刻,人与人之间、心与心的距离却很近,粤东粤北两地民众的关爱与温情,阐述了山海相连,人间值得。浛洸镇人民政府党委副书记、镇长谭文欢表示:这次汕尾捐赠的甘薯和粉签非常及时,正尽快分发到群众手中。此次受暴雨洪灾影响,位于清远英德的浛洸镇损失严重。甘薯是汕尾继水稻种植的第二大宗农作物,当下正逢甘薯丰收季,可以饱腹的甘薯不容易腐坏,也更便于派发。
粉签作为一种速食产品,加入热水3—5分钟后,就可以泡出一碗热腾腾的美味食物,非常快捷方便,解决受灾群众的吃饭问题。该企业总经理助理林楚源说:24日一早就接到汕尾市委市政府捐款捐物的号召,我们企业积极响应,几乎搬空了仓库现有的甘薯和粉签物资,全部装车发往受灾地区。
22日早上,浛洸镇的道路和大部分沿街店铺被积水浸泡,有些地方停水停电,一些红绿灯站牌和垃圾分类指示牌被水淹至没顶。听闻受灾,汕尾市委、市政府高度重视,汕尾市农业农村局联合市民政局立即行动,统筹了一批生活物资,组织送往韶关和清远受灾区。
在汕尾市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爱心力量的关心支持下,武江区受灾群众一定能够早日恢复正常的生活,渡过难关,重建美好家园。物轻情意重,希望这批物资能帮助到受灾的老百姓,尽自己一点绵薄之力。